-
孔子诞辰日 人人读论语济南分会场活动在望岳路小学举行
9月27日上午,第七届“相约《论语》,文化中国——孔子诞辰日,人人读《论语》”济南分会场活动在济南市中区望岳路小学隆重举行。 山东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原副主任、省政府原副总督学郝铁柱,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谢孟存,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二级教授、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高峰强,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温韬,济南市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明亮、宣发科宣传工作负责人董国华...
-
孔子的处世学问
作为至圣先师、儒家始祖,孔子务实入世、乐观通透,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不乏丰富的处世学问。 行忠恕之道。“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参以“忠恕”二字概括孔子一以贯之之道。忠恕之道可一分为二,一为“忠”,孔子说:“与人忠”,“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姜家君儒家的人格审美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今天中国人关于理想人格的认识已经与世界其他民族有了较大程度的相通性,但仍然保留了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尤为重视人格的道德属性。对何谓理想人格,或者说以何种人格形态为美,这样的认识或判断,我们也可称之为一种人格审美意识。中国人的人格审美意识的形成与演变,与传统儒家密切相关,体现出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儒家特有的人文精神。而美善合一,则是其一以贯之的特质。 先秦儒家:仁义...
-
在历史源流中探寻儒家传统的真精神
今年是孔子2575周年诞辰。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传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儒家传统具有社会功能、功能、教化功能、信仰功能,对于当代中国乃至当今世界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儒家传统如何发生、发展、顿挫与延续?儒家传统包含哪些内容?儒家传统一以贯之且具有普遍价值的真精神是什么?从宏观角度对这些问题加以阐述,有助于把握儒家传统的历史面相、精神实质...
-
在三千年典籍中读懂中华文脉
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池阳郡斋刻本《山海经》、熹平石经《尚书·尧典》残石、宋绍兴二年至三年(公元1132-1133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资治通鉴》、宋刻本《陶靖节先生诗》,山东博物馆藏“工典”卜骨……这是一个漫溯中华典籍长河的展览。 近日,“亘古巨制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正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国家图书馆联合辽宁省图书馆...
-
唐代壁画文化特展亮相嘉义
图为展览现场。 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供图 2024“盛世壁藏——唐代壁画文化特展·三部曲”近日在位于嘉义的南华大学拉开帷幕,来自海峡两岸的近300名嘉宾参与开幕式。展览精选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40多幅壁画,邀请岛内观众近距离欣赏跨越千年的文化瑰宝。 该系列文化特展“首部曲”于2020年和2021年举办,主要介绍唐代的时代风尚、中外交流等。“二部曲”于2022年和2023年举办...
-
君子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素有珍视家庭、忧国忧民的家国意识和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家书抵万金”,这种浓郁的家国意识和情怀亦可谓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理念,彰显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基因。从历史的角度看,君子文化与家国观念是统一的,二者只是从不同向度揭示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君子文化中蕴含着中国人对家国的基本理念,家国意识和情怀也体现着基本的君子之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家国不但构成君子之德生发的根基...
-
博物馆奇妙夜邂逅传统佳节
孩子们正在体验古法制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图 在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漫步,体验京绣、北京玉雕、天津葫芦制作技艺、布糊画等传统手艺;到汉服文化体验中心穿上一身精美的汉服,在博物馆里感受跨越时空的交流;和恋人一起“乞巧”,体验传统苏绣、剪纸,度过一个氛围感满满的七夕……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立秋·七夕”主题系列夜场活动,让“博物馆奇妙夜”邂逅节气和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别样精彩。 ...
-
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等区域的风貌。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其遗产区面积589公顷...
-
刘星鼎 成中英对战国儒家金声玉振概念的本体诠释
摘要:“金声玉振”概念共现于《五行》与《孟子》,但学界目前对于此概念所包含的战国儒家共同的思想“本体”没有透彻的观照。如果尝试引入“本体诠释学”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检讨,将其自觉地运用于概念与概念史的诠释,有助于廓清“金声玉振”概念的相关争论,探索其背后更广阔的诠释空间。“金声玉振”以“玉振”收束、统摄并超越“金声”,表明《五行》《孟子》各自都对先秦儒家德性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