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玉顺生活即教育生活儒学的教育现象学儒家教育哲学的当代转化问题
摘要:教育现象学是对教育的现象学反思。依据生活儒学的生活现象学,“生活即教育”。“生活”意指前主体性的“存在”,以回答“存在者何以可能”的问题。不仅教育活动是一种生活样态,而且从“”的教育宗旨来看,作为存在的生活就是教育。所谓“”,即“主体性何以可能”的问题。按照“生活的本源结构”——“在生活并且去生活”,首先是生活给出了主体,然后是主体选择自己的生活。因此,不论施教者还是受教者...
-
黄开国经学儒学关系论
摘 要:由于四部分类法与经学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说的影响,在经学与儒学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儒学为子学,非经学的认识。孔子开创的儒学是阐发五经常道的君子儒的儒学,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不过是先秦汉初儒学发展的结果,经学与儒学的本质完全相同,四部分类法的以儒学归于子部不能成立,说明儒学与经学都是阐发五经元典常道的学说,二者不存在经子之分。 关键词:经学;儒学;本质 经学与儒学的关系问题...
-
骑游中轴线讲好古都故事
北京中轴线景观。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北京中轴线,想把它最美的一面带给游客看、讲给游客听。在我带团游的线路中,有一条“中轴揽胜 壮美北京”的线路。我会带着游客先来到景山公园,登万春亭眺望北京中轴线,再经过地安门内、东不压桥、玉河故道、万宁桥、什刹海等,最后到达钟鼓楼。 我对北京中轴线游览线路的设计源于一次编书。2018年,北京市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关于外语导游讲解的规范...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再获赠417件中国古代金银饰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近日宣布,香港梦蝶轩再向馆方捐赠第二批417件中国古代金银饰物。连同梦蝶轩首批捐赠的946件金银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总计接收近1400件金银器珍品,为博物馆建立世界收藏奠定了良好根基。 捐赠仪式当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谭允芝向梦蝶轩主人卢茵茵与朱伟基颁发感谢状,表彰二人的慷慨捐赠。 谭允芝表示...
-
非遗赶潮如何既守正又创新
以天做幕,以地为台,说书会友,弹唱亮艺……戴上AR眼镜,置身科技打造的马街书会现场,曲艺表演等场景,仿佛让人穿越时光走进了传统非遗的生活空间。在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数字化展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AI等先进技术一一登场,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体验。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非遗走到了拥抱“新潮”...
-
陈赟内圣外王与中国思想中的秩序结构
摘要:对“内圣外王”的现代通行理解针对的是个人的修身既要成圣又要作王,或最好由圣人来担任最高统治者。这种理解不仅在现实性上极少可能性,而且也误解了“内圣外王”的原初语境和实质内核。“内圣外王”的观念产生的前提是“三代以上”的“治出于一”到“三代以下”的“治出于二”的结构性转型,权力与精神分离,治教两统获得了自主性的分化。但如何基于分化而重新连接两者,这才构成“内圣外王”这一术语原初的问题意识...
-
陈来成中英哲学的本体
1、哲学的智慧 成中英认为,哲学不仅是“爱智之学”,还是“知人及己“之知”、爱己及人“之爱”,是一种“智慧之知、智慧之爱”。因为无论你追求什么,总是要在知识的基础之上去追求,它表现为一种人对于知和智的需求。所谓“智”(wisdom)是知识能如日光般照亮黑暗...
-
陈来二十世纪中国的理学儒者蒙文通的中期理学思想研究
摘 要:1944年蒙文通《儒学五论》出版,这一时期是蒙文通学术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其理学思想成熟的阶段,我们可把这个阶段称为蒙文通理学思想发展的中期。在《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一文的《后论》部分中,蒙文通指出,朱子学的弊病是格物穷理,阳明学的弊病是满街尧舜,这两种弊病都根源于对理气问题、天道和人道问题的不当处理。蒙文通认为朱熹、王阳明没有重视作为儒家思想与理学思想核心的“择善”与“思诚”...
-
陈来中国传统哲学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表现形式。中国传统哲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朵灿烂之花,它与印度哲学和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哲学传统。一个当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了解中华民族在哲学方面对于人类所作的贡献,并且自觉地运用自己民族的哲学传统在当代不同的文化领域中作出创造性的贡献。 “中国传统哲学”这个概念包含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中华民族自己有特色的世界观理论体系,即一整套关于宇宙、社会、人类意识的看法...
-
郑治文孟子性善论与儒家道德主体精神的证立
儒学是成德之学。儒家人文精神的重点落在道德性上,而儒家道德精神的重点又落在主体性上。合而言之,“道德主体”是儒家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特质所在。自孔子以仁注礼,开创儒学,儒家道德主体精神便由孔子仁学而奠基。“为仁由己”“人能弘道”“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这种道德主体精神的凝练表达。可惜的是,孔子虽有此种认识,却并未能够予以充分论证和展开。孔子之后,孟子接续其内向化的理论致思,以心性而说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