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玉顺论新礼教及其情理儒学哲学基础

    礼教无疑是儒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然而在新文化运动中遭到了严厉批判。那么,对于儒学的复兴来说,礼教应当如何处置?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礼教由于是一种前现代的东西而受到批判,那么,对于现代化的追求来说,礼教还是“可欲”的吗?然而,如果摒弃礼教,还谈得上“儒学”的复兴吗?在这样的时代困惑中,青年学者胡骄键近年来进行“新礼教”理论建构,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加以系统的阐述,值得关注。为此...

    时间:2024-10-21
  • 黄玉顺 仁爱正义论情感正义论的儒家版本 儒家情感伦理学再讨论

    儒家的社会正义论,作为“制度伦理学”(ethics of institution),乃是一种“基础伦理学”(foundational ethics);就其根本的理论特征来看,它是一种作为情感伦理学(emotional ethics)的情感正义论(emotional justice theory)。西方也有作为情感伦理学的情感正义论传统;因此,儒家正义论是情感正义论的中国形态...

    时间:2024-10-21
  • 骑游中轴线讲好古都故事

    北京中轴线景观。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北京中轴线,想把它最美的一面带给游客看、讲给游客听。在我带团游的线路中,有一条“中轴揽胜 壮美北京”的线路。我会带着游客先来到景山公园,登万春亭眺望北京中轴线,再经过地安门内、东不压桥、玉河故道、万宁桥、什刹海等,最后到达钟鼓楼。 我对北京中轴线游览线路的设计源于一次编书。2018年,北京市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关于外语导游讲解的规范...

    时间:2024-10-21
  • 韩涛孔子德政观的当代启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德治文化资源,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塑造治国理政的东方治理模式意义重大。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秉承以德为本的治国理念,主张为政以德,正己正人,德主刑辅,不仅注重提高为政者的道德修养,而且强调要把德政思想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为政以德,众星共之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继承并发扬了上古圣贤的治国智慧。《论语·为政》开篇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时间:2024-10-21
  • 非遗赶潮如何既守正又创新

    以天做幕,以地为台,说书会友,弹唱亮艺……戴上AR眼镜,置身科技打造的马街书会现场,曲艺表演等场景,仿佛让人穿越时光走进了传统非遗的生活空间。在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数字化展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AI等先进技术一一登场,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体验。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非遗走到了拥抱“新潮”...

    时间:2024-10-21
  • 青年儒学论坛论文选编 乔婷婷论美德论者对孟子伦理的构想

    编者按:第四届青年儒学论坛于 8月13日至14日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成功举办。来自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的近50位著名儒学专家、论文获奖青年学者、儒学爱好者齐聚孟子故里,共话孟子思想当代价值与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当代儒学研究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本届论坛共征集论文234篇,现精选部分青年学者论文摘要进行整理并发布,以飨读者。 摘 要...

    时间:2024-10-21
  • 陈路神孙亦习孟子言孟子对日本中世政道论的影响

    编者按:第四届青年儒学论坛于 8月13日至14日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成功举办。来自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的近50位著名儒学专家、论文获奖青年学者、儒学爱好者齐聚孟子故里,共话孟子思想当代价值与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当代儒学研究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本届论坛共征集论文234篇,现精选部分青年学者论文摘要进行整理并发布,以飨读者。 众所知周,自大和朝廷肇始不久...

    时间:2024-10-21
  • 陈赟内圣外王与中国思想中的秩序结构

    摘要:对“内圣外王”的现代通行理解针对的是个人的修身既要成圣又要作王,或最好由圣人来担任最高统治者。这种理解不仅在现实性上极少可能性,而且也误解了“内圣外王”的原初语境和实质内核。“内圣外王”的观念产生的前提是“三代以上”的“治出于一”到“三代以下”的“治出于二”的结构性转型,权力与精神分离,治教两统获得了自主性的分化。但如何基于分化而重新连接两者,这才构成“内圣外王”这一术语原初的问题意识...

    时间:2024-10-21
  • 陈来朱子仁说与道学话语

    朱子的《仁说》,近人陈荣捷、牟宗三以及日本、美国学者都曾做过不同方面的研究。 其实,在哲学史的意义上说,《仁说》并不是朱子最重要的论著,《仁说》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于《太极解义》《西铭解义》与《四书章句集注》,尚不可相比。而就朱子思想的发展而言,《仁说》也不如《已发未发说》《中和旧说序》来得重要。《仁说》的意义乃在于,它是己丑以后朱子在理论上清算、纠正、转化湖南学派...

    时间:2024-10-21
  • 陈来二十世纪中国的理学儒者蒙文通的中期理学思想研究

    摘 要:1944年蒙文通《儒学五论》出版,这一时期是蒙文通学术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其理学思想成熟的阶段,我们可把这个阶段称为蒙文通理学思想发展的中期。在《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一文的《后论》部分中,蒙文通指出,朱子学的弊病是格物穷理,阳明学的弊病是满街尧舜,这两种弊病都根源于对理气问题、天道和人道问题的不当处理。蒙文通认为朱熹、王阳明没有重视作为儒家思想与理学思想核心的“择善”与“思诚”...

    时间: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