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中江中国古典学的语境和特性

    一个文明只要有人文经典,就有古典学。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古典学是研究自古以来流传的人文经典的学问,是语文学、文献学、历史学和哲学等彼此关联的一门交叉性学术。这算得上是东西方古典学的最大可通约性,这一可通约性也不排斥其他的可通约性。由于这种可通约性,古典学(Classics或Classical Studies)这一词汇虽来自欧洲,但也适用于中华文明。若用中国古老的“经”“典”和“学”这三个字...

    时间:2024-11-12
  • 让文化空间在乡土大地诗意生长

    山东省威海市五家疃村石窝剧场。 金伟琦摄 赴乡村看一场展览、听一场艺术讲座、体验一门特色手工技艺……如今,以一个文化空间点亮一座村庄的“奇迹”,在不少地方悄然发生。 近年来,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各地持续推进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提档升级,许多新型文化空间如乡村博物馆、文化礼堂、非遗传习所等,散发独特魅力。这些空间不仅是村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域...

    时间:2024-11-07
  • 河南省南阳十三县市区在方城举行乡村振兴书画展

    迎盛世华诞,赞壮美乡村。在祖国建立75周年之即,由河南省南阳十三县市区联展联办的乡村振兴循回书画展“龙腾虎跃新时代 乡村振兴文明起”——庆祝成立七十五周年书画作品展在河南“方城迎客厅”核心价值观文化公园文化馆举办。 方城县委段文汉表示,坚持观大势、明大局,把准“举旗定向”正确方向。肯定成绩,正视不足...

    时间:2024-11-06
  • 张立文理想论

    摘要:何谓理想?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度越现实的、在场的东西的有限,而对合理的、满足的、和谐的、幸福的、美好的、有现实意义的和平、发展、合作、正义、、自由之和合可能世界的想望。理想构成的形式包括:朦胧理想、怀疑理想、批判理想、反思理想、追究理想、实践理想。从集中体现中华文明的《易》、儒、道、佛思想来看价值理想的实践,其内容体现为:易道广大,保合太和;自强不息,以和为贵;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时间:2024-11-05
  • 山东省图书馆迎建馆115周年 擘画十五五时期新篇章

    山东省图书馆10月30日在济南举办建馆115周年暨十五五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与改革重点学术报告会。活动现场回顾了115年来该馆在基础业务、阅读推广、数字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擘画“十五五”时期山东省图书馆公共服务新篇章。 山东省图书馆建馆115周年暨十五五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与改革重点学术报告会举办。赵晓 摄 创建于1909年的山东省图书馆,是中国十大图书馆之一,以历史悠久、馆藏宏富而著称...

    时间:2024-11-01
  • 肖伟光的理论品格

    摘 要:“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的理论品格。包含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概括起来就是明定位、明立场、明领导权、明使命、明方向、明规律,六者有机统一。明定位、明立场,解决的是“为何要做”问题;明领导权,解决的是“谁来做”问题;明使命、明方向、明规律,解决的是“怎么做”问题。将根脉与魂脉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机勃勃的、气韵流动的文化生命体...

    时间:2024-10-31
  • 黑龙江省文物陶器类修复技能大练兵举办

    10月21日,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黑龙江省博物馆承办的“2024年黑龙江省文物(陶器类)修复技能大练兵”在哈尔滨举办。 本次培训为期5天,共26学时,来自全省各地文博机构的4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本次培训邀请湖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文博单位的陶器类研究、修复领域专家教授进行授课,以陶器类文物修复理论和实务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实操实训...

    时间:2024-10-30
  • 刘奎早期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

    “廉政”一词最早见于《晏子春秋》:“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公曰:‘廉政而速亡,其行何也?’对曰:‘其行石也。坚哉石乎落落,视之则坚,循之则坚,内外皆坚,无以为久,是以速亡也...

    时间:2024-10-29
  • 2024年山东省文物职业技能竞赛落幕附获奖名单

    10月23日,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2024年山东省文物职业技能竞赛暨2025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在曲阜市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彩画作文物修复师、金属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和考古探掘工等7个项目共93名选手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优秀奖...

    时间:2024-10-28
  • 2023年儒学研究综述

    刘笑敢先生认为,在经典诠释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定向(orientation):文本的、历史的、解释的定向和当下的、应用的、创新的定向,每一部诠释作品都是两种定向之不同比例交互作用的产物。从这个角度而言,2023年的儒学研究基本上是按照这两种定向展开:原典新诠与孔孟荀思想研究、儒家人物与学派研究、儒释道比较研究当属前者,主要从原典出发、围绕某一问题结合当时历史语境进行再诠释;而新儒家研究...

    时间:2024-10-25